第六届 “全国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 3号公告
本次论坛收到稿件160篇,有效稿件154篇,经过初审、外审和终审三个环节,最后确定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等25个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参会论文60篇,报告论文39篇,现公示如下。
参会论文名单
(可向上滑动)
编号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 | 曹佳 | 中国政法大学 | 论科学证据的概念维度和评价范式——法学与哲学双重视域 |
2 | 陈锦波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论电子诉讼网络安全的保护架构 |
3 | 池建华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善恶之报正义观的传统源流及其法理意涵 |
4 | 冯之东 |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 司法改革背景下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若干问题 |
5 | 郭栋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法理:作为一个有效分析工具之学术概念 |
6 | 郭喨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人工智能刑事司法:问题与边界 |
7 | 韩烜尧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闲鱼小法庭对线上纠纷解决机制(ODR)的挑战 |
8 | 郝乐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人工智能应用于刑事司法裁判的理性考察 |
9 | 何盼盼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纪法贯通的法理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
10 | 侯明明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方式、策略及其风险与出路 |
11 | 江秋伟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解释与适用——基于已公开的判决文书的研究 |
12 | 雷槟硕 |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 区分技术的运用考察与借鉴 |
13 | 李东澍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从文本上的法到行动中的法:司法裁判是怎样产生的 |
14 | 李飞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律制度“空转”的法理研究 |
15 | 李飞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人工智能的法律伦理研究 |
16 | 李洁 | 西南政法大学 | 反思与追问:终身监禁的死刑替代功能 |
17 | 李凌云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双重身份及协调——兼论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机构改革 |
18 | 李文军 | 西南政法大学 | 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成效与路径研究——基于实证考察的分析 |
19 | 李鑫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人工智能司法应用:需求、路径与前景 |
20 | 刘学涛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21 | 刘雪鹂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的新动向 |
22 | 刘怡达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论法官惩戒与国家监察的区分与衔接 |
23 | 刘译矾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论辩护律师的公义义务 |
24 | 刘奕君 | 中国政法大学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强制辩护——以值班律师制度为切入点 |
25 | 刘卓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乡村犯罪的“四治”矫正模式研究 |
26 | 闵丰锦 | 西南政法大学 | 左右手何以制约:捕诉合一模式下的内部监督机制研究 |
27 | 彭俊磊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大数据时代技术侦查的法律约束与权衡 |
28 | 彭宁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类案类判如何走向司法应用 |
29 | 彭昕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刑事庭审物证、书证法庭调查实证研究 |
30 | 彭中遥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我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选择 |
31 | 钱文杰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行贿罪量刑的实践检验与法理反思 |
32 | 邱成梁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司法与民意关系的法理主旨及脉络 |
33 | 任跃进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新解——文字可能的含义与推论方式区别双重界限说之提倡 |
34 | 施瑶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民事司法中超诉讼请求判决之识别研究 |
35 | 宋保振 | 华东政法大学 | 法律解释的实践标准 |
36 | 苏杭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我国法院审判管理机制下的法官策略及其合法性危机——以组织社会学为分析视角 |
37 | 孙跃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像律师那样思考”的法治内涵及其困境与出路 |
38 | 田小楚 |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 公正与效率博弈:中国传统法文化在补充判决制度中的价值选择 |
39 | 汪雪城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防卫限度判断标准的司法检视与学理反思 |
40 | 王玉全 |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 论我国合宪性审查的方法 |
41 | 温昱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搜索引擎数据痕迹处理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思——以两起百度涉诉案例为切入点 |
42 | 吴俊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选择退出制与责任私法化:消费集合性救济的公益诉讼构造 |
43 | 徐歌旋 | 中国政法大学 | 刑事一体化的具体展开——以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证明为适例 |
44 | 徐婧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理与情理的关系研究——以若干影响性诉讼案件为分析对象 |
45 | 杨继文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司法改革第三方评估的建构及其学理 |
46 | 余朝晖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迈向现代互联网司法 |
47 | 余鹏峰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基层司法机关人财物统管的审思 ——基于事权与支出责任视角 |
48 | 袁博 | 中国政法大学 | 刑事诉讼的时空观 |
49 | 曾林翊晨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法理思考 |
50 | 张洪亮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论协同主义的新面向指引下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保障职责体系之建构 |
51 | 张瑞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法官助理的身份困境及克服 |
52 | 张硕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论“监警关系”的基本构造 |
53 | 张文波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人民法院院长选任四十年(1978—2018)——以“党管政法”原则为视角 |
54 | 赵杰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主观程序正义的微观嵌入 |
55 | 赵龙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司法大数据一体化共享的逻辑证成 |
56 | 赵世奇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理论与技术的跨界:人工智能与司法系统耦合的二阶观察 |
57 | 赵英男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类似案件判断中比较点的确定:理论、原则与路径 |
58 | 赵莹莹 |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新时代视角下构建新型行政审判格局 |
59 | 赵宇翔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司法方法之裁判应用:结构、价值与步骤——基于涵射与等置两种模式的比较 |
60 | 庄绪龙 | 华东政法大学 | 裁判合理性司法承载的三种思维模式 |
报告论文名单
(可向上滑动)
编号 | 姓名 | 单位 | 论文题目 |
1 | 郭栋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法理:作为一个有效分析工具之学术概念 |
2 | 池建华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善恶之报正义观的传统源流及其法理意涵 |
3 | 李飞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律制度“空转”的法理研究 |
4 | 徐婧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理与情理的关系研究——以若干影响性诉讼案件为分析对象 |
5 | 何盼盼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纪法贯通的法理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
6 | 王玉全 |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 论我国合宪性审查的方法 |
7 | 邱成梁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司法与民意关系的法理主旨及脉络 |
8 | 赵杰 |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主观程序正义的微观嵌入 |
9 | 苏杭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我国法院审判管理机制下的法官策略及其合法性危机——以组织社会学为分析视角 |
10 | 张文波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人民法院院长选任四十年(1978—2018)——以“党管政法”原则为视角 |
11 | 冯之东 |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 司法改革背景下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若干问题 |
12 | 刘怡达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论法官惩戒与国家监察的区分与衔接 |
13 | 余朝晖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迈向现代互联网司法 |
14 | 赵龙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司法大数据一体化共享的逻辑证成 |
15 | 温昱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搜索引擎数据痕迹处理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思 ——以两起百度涉诉案例为切入点 |
16 | 陈锦波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论电子诉讼网络安全的保护架构 |
17 | 韩烜尧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闲鱼小法庭对线上纠纷解决机制(ODR)的挑战 |
18 | 汪雪城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防卫限度判断标准的司法检视与学理反思 |
19 | 曹佳 | 中国政法大学 | 论科学证据的概念维度和评价范式 ——法学与哲学双重视域 |
20 | 袁博 | 中国政法大学 | 刑事诉讼的时空观 |
21 | 刘学涛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22 | 李凌云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双重身份及协调——兼论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机构改革 |
23 | 闵丰锦 | 西南政法大学 | 左右手何以制约:捕诉合一模式下的内部监督机制研究 |
24 | 张硕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论“监警关系”的基本构造 |
25 | 李飞 |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 人工智能的法律伦理研究 |
26 | 郝乐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人工智能应用于刑事司法裁判的理性考察 |
27 | 彭俊磊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大数据时代技术侦查的法律约束与权衡 |
28 | 赵世奇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理论与技术的跨界:人工智能与司法系统耦合的二阶观察 |
29 | 郭喨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人工智能刑事司法:问题与边界 |
30 | 雷槟硕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区分技术的运用考察与借鉴 |
31 | 赵宇翔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司法方法之裁判应用:结构、价值与步骤——基于涵射与等置两种模式的比较 |
32 | 宋保振 | 华东政法大学 | 法律解释的实践标准 |
33 | 赵英男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类似案件判断中比较点的确定:理论、原则与路径 |
34 | 钱文杰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行贿罪量刑的实践检验与法理反思 |
35 | 赵莹莹 |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新时代视角下构建新型行政审判格局 |
36 | 刘雪鹂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的新动向 |
37 | 施瑶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民事司法中超诉讼请求判决之识别研究 |
38 | 吴俊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选择退出制与责任私法化:消费集合性救济的公益诉讼构造 |
39 | 刘奕君 | 中国政法大学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强制辩护——以值班律师制度为切入点 |
注:参会论文的作者将自动获得参会资格,会议的报告人、主持人和评议人将从中选取,未被选中做报告的博士生(后)将会被安排主持或评议任务。本次论坛将设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论文提名奖若干,获奖论文将从收稿的154篇文章中选出,不以报告论文为限。本届论坛的会议议程将于10月26日发布,敬请关注。
第六届“全国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组委会
二〇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关于申请“贝克·麦坚时和奋迅联合奖学金”的通知(15,000元/人)
“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继承编(草案)”专家建议研讨会 暨山东省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成功召开
【分类公示】经济法·2017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126篇)